参考消息网3月8日报道 新加坡《海峡时报》网站2月19日刊登题为《厄尔尼诺现象的回归对地球——和你意味着什么?》的文章,作者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本杰明·霍顿。内容编译如下:
厄尔尼诺现象是一种与太平洋海水表面温度变暖有关、反复发生的天气模式,这种现象将在2023年再次出现。
我做出了一个不好的预测,厄尔尼诺现象的再次出现将令已经过暖的地球变得更热。
引发自然灾害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现象的两个相反状态。
厄尔尼诺是暖期,拉尼娜是冷期。它们通常每隔几年发生一次,持续9至12个月,有时甚至数年。其频率非常不规则,温暖的阶段比相反的阶段发生得更频繁。
ENSO现象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气候现象之一,因为它能够改变全球大气环流,进而影响全球的温度和降水。
在厄尔尼诺现象期间,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的海表温度高于平均水平。那里的降雨量增加,但新加坡的降雨量减少。地表风减弱或开始向另一个方向吹。
拉尼娜令海洋表面变冷,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的海表温度低于平均水平。那里的降雨量较少,但新加坡的降雨量往往会增加。沿着赤道的东风变得更强。
参考消息网3月8日报道 据新西兰斯塔夫新闻网站2月19日报道,科学家认为,安装在月球背面的望远镜也许可以率先捕捉到外星智慧生命的迹象,并回溯时光,观察光出现之前的宇宙。
报道称,天文学家认为,月球是一个完美地点,可供人类寻找源自先进文明的模糊技术印记,或识别出大爆炸之后很快形成旋涡并最终变成恒星的氢气云。
几十年来,天文学界一直在讨论在月球背面设立天文台,但这个想法最近才因为人类准备重返月表而作为一个看似合理的构想重新浮出水面。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欧洲航天局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都已经制订了计划,准备把射电望远镜安装在月球背面——一个可以不受地球无线电信号干扰的黑暗且安静的地方。
欧洲航天局载人和机器人探索项目的詹姆斯·卡彭特在英国皇家学会“月球天文学”研讨会上说:“这个想法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现在,各个机构第一次开始认真对待这个想法。”
20世纪60年代,NASA首次提出在月球上安装望远镜。但是,在阿波罗计划被取消后,月表项目被搁置。
现在,随着“阿耳忒弥斯”登月计划的首次发射取得成功,人类预计会在这个十年重返月球,再次探索月表,还可能开展天文学研究。
参考消息网3月8日报道 美国《大众机械》月刊网站3月2日刊登题为《一位科学家称,使用环形激光器可以进行时间旅行》的文章,内容编译如下:
罗纳德·马利特开发的激光环路原型机或许能够使时间弯曲,使时间回到其机器启动时的那一刻。
马利特喜欢时间旅行的概念,他从小就产生了这一概念。这位77岁的康涅狄格大学前物理学教授仍未放弃其理论:一个持续旋转的激光环路可以持续使时间弯曲。
马利特说,自己提出的、关于创造人工黑洞的概念是以环形激光器的形式呈现的。这个黑洞可以汇聚一个引力场,而这个引力场也许会创造出时间回路,从而让你可以回到过去。从2019年开始运行的该原型机可以制造持续旋转的光束。马利特说:“光可以产生引力,如果引力能影响时间,那么光本身就能影响时间。”
他解释说:“比如,你现在面前有一杯咖啡。开始用勺子搅拌咖啡。咖啡开始出现漩涡,对吧?一直旋转的黑洞也是这样的。在爱因斯坦的理论中,空间和时间是相互关联的。这就是为何会说时空。所以,随着黑洞旋转,它实际上会造成时间的扭曲。”
参考消息网3月8日报道 西班牙《趣味》月刊2023年2月号刊登题为《时间之谜与量子时钟》的文章,作者是西班牙天体物理学家米格尔·安赫尔·萨瓦德尔。内容编译如下:
德国作家迈克尔·恩德明确表示:“这个世界有一个巨大的谜团,但它又极其通俗。我们都是它的一部分。我们都意识到它,但很少人会去思考它。我们大多数人接受它,却不去对它探究一番。这个秘密就是时间。”
时空概念难以捉摸
虽然听上去像是谎话,但我们确实没有测量时间长短的仪器。我们用运动去测量,正如我们测量温度是通过间接方式——物体热胀冷缩的原理。总之,不存在“时间量尺”。话虽如此,时间的概念倒是不言自明。我们每天都在手表和日历上感知时间的流逝。但对待时间,我们无法将它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更不能拿它开展实验。
我们用事物的变化去表达时间,而时间与另外一个同样难以捉摸的概念——空间有着紧密联系。空间与时间诞生于宇宙大爆炸,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事物。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宇宙学家卡里·恩奎斯特说:“时间的概念始于大爆炸,这就好比对纬度的测量从北极点开始。没人能去得了比北极点更北的地方。”
参考消息网3月8日报道 据路透社3月1日报道,科学家们在复活节岛上发现了一尊此前未被发现的摩艾石像,这尊巨大的石像是在复活节岛的干涸湖床上被发现的。
大火去年席卷该地区后,地质学家正在研究该地点。科学家们说,这可能意味着更多石像以及拉帕努伊人所使用的工具被埋在这个曾经的水下遗址附近。
考古学家何塞·米格尔·拉米雷斯说:“据我所知,这是第一次在这个湖床底部发现什么东西。”
他还说,这意味着这个湖可能在过去的某个时候已经干涸,或许拉帕努伊人是利用这个湖来移动这个雕像的。
拉米雷斯说:“我认为会有更多的(摩艾石像)出现。”
复活节岛位于智利境内,是一个受保护的国家公园,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研究人员认为,该岛的第一批居民是在1000多年前抵达的,而岛上著名的巨型人像是在大约400至700年前建造的。
监管该遗址的马乌亨瓦原住民社区领导人萨尔瓦多·阿坦·希托说:“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非常重要,因为这是拉帕努伊人历史的一部分。”
研究人员说,这尊半埋着的1.5米高的摩艾石像现在将接受检测,以确定其状态。虽然复活节岛上散落着数百尊高耸的石像,但它们面临着来自自然因素的威胁,包括导致这尊雕像被发现的大火。(编译/殷夏)
参考消息网3月8日报道 据美联社3月6日报道,根据一项新研究,到2100年,人类生产和消费食物的方式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可能使全球变暖增加近1°C。
根据6日发表在《自然·气候变化》月刊上的研究报告,如果人类继续今天的饮食模式,将使地球变暖超过巴黎气候协定寻求为避免气候变化最坏影响而设定的升温数值,并将接近巴黎气候协定设定的2°C的上限。
,,电报群科学上网(www.tg888.vip)是一个Telegram群组分享平台,电报群科学上网内容包括Telegram群组索引、Telegram群组导航、新加坡Telegram群组、Telegram中文群组、Telegram群组(其他)、Telegram 美国 群组、Telegram群组爬虫、电报群 科学上网、小飞机 怎么 加 群、tg群等内容,为广大电报用户提供各种电报群组/电报频道/电报机器人导航服务。
模型研究发现,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有三个来源:牛、绵羊和山羊等动物的肉;乳制品以及米饭。根据这项研究,在食物对全球变暖的贡献中,这三个来源各占至少19%,其中肉类贡献最大,占33%。
以目前的养殖方式,这三个来源都排放出大量甲烷,这是一种强效温室气体,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80多倍。根据研究人员的计算,到2030年,甲烷将占食物对气候变暖贡献的75%,剩下的大部分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二氮。
哥伦比亚大学气候学家、研究报告的主要作者凯瑟琳·伊万诺维奇说:“我希望(决策者)了解到的最重要事实是,甲烷排放确实是未来与食品行业有关的气候变暖主要原因。”
根据当前的消费模式,伊万诺维奇和来自佛罗里达大学和美国环保协会的同事计算了每种食物在其生命周期产生的三种主要气体,然后根据五种不同的人口预测,计算了每年的甲烷排放量。
参考消息网3月8日报道 据法新社3月3日报道,有些科学家派遣潜水员搭乘快艇出海,有些派遣潜水机器人搜索海底,还有一个团队部署了“泥浆导弹”——所有这些手段都被科学家用来在世界海洋中寻找下一种有效的癌症治疗药物或抗生素。
报道称,他们希望在沉积物中挖出的、由多孔海绵或海鞘(附着在岩石或船底的桶状生物)或与蜗牛共生的细菌产生的微生物中,能够找到某种药用分子。
报道指出,而一旦某种化合物显示出有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或癫痫症等疾病的潜力,将其开发成药物通常需要十年或更长时间,并耗资数亿美元。
被奉为寻找海洋药物领域先驱的美国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教授威廉·菲尼卡尔说:“假设你想治疗癌症——你怎么知道该去研究什么呢?”
报道称,由于预算紧张,大型制药公司提供的支持也很少,科学家们经常需要搭乘其他研究考察的顺风车。
苏格兰阿伯丁大学的马塞尔·贾斯帕斯说,同事们通过将一根大金属管放在一根5000米长的电缆上“撞击”海底来收集样本。一种更复杂的方法是使用小型遥控水下航行器。
参考消息网3月7日报道 据路透社3月2日报道,自2019年以来,科技富豪埃隆·马斯克至少在四个场合预测,他的“神经连接”公司(Neuralink)很快就将开始在人体上试验革命性的大脑植入物,以治疗瘫痪和失明等疑难病症。
报道称,然而,“神经连接”公司的7名现任和前任员工告诉路透社记者,这家成立于2016年的公司直到2022年初才向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申请许可,而申请遭到FDA的拒绝。
申请遭到拒绝一事此前未经报道。这些员工表示,FDA在向“神经连接”公司解释这一决定时,提出了该公司在进行人体试验前必须解决的数十个问题。人体试验是产品最终获批道路上的一个关键里程碑。他们表示,FDA主要担忧的安全问题涉及该设备的锂电池;植入物的微小导线有可能转移到大脑其他区域;还有能否以及如何在不损伤脑组织的情况下移除该设备。
在遭拒绝一年后,“神经连接”公司仍在努力解决FDA担忧的问题。三名员工表示,他们怀疑公司能否迅速解决这些问题——尽管马斯克在去年11月30日的演讲中预测,该公司将在今年春季获得FDA的人体试验许可。
参考消息网3月7日报道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3月5日报道,有史以来,在地球上行走的最大动物可能是阿根廷龙,一种重达77吨的泰坦巨龙,生活在距今约9000万年的白垩纪晚期。相比之下,今天陆地上最重的动物是非洲象,体重不到7吨。而与蓝鲸(如图)相比,这两种动物看起来就比较小巧了。蓝鲸平均体重达165吨,可能是有史以来地球上最重的动物。
但可能有其他动物超越它吗?动物能长到多大有上限吗?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地球生物学和古生物学教授赫拉特·费尔迈告诉趣味科学网站记者:“我们研究蓝鲸的疑问是,我们能否找到更大的动物?我不确定是否愿意对这个问题说‘不’。动物的大小取决于许多因素,我持相对性的观点。”
不过,新墨西哥大学的古生态学教授费丽萨·史密斯认为,至少在理论上,根据物理定律,陆地动物的体重可能有一个约120吨的硬限制。她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告诉趣味科学网站记者:“在陆地上,如果体重超过这个水平,那么腿就必须非常宽才能支撑身体,而这个宽度无法有效走路。”
史密斯指的是“平方立方法则”,这是伽利略·伽利雷最早描述的数学原理。随着动物体型增大,其体积的增速将超过面积的增速,因此体型较大的动物需要更大四肢来支撑体重。
参考消息网3月6日报道 据德国《经济周刊》网站3月5日报道,春意渐浓,吸引户外运动者出门。无论慢跑、骑车还是泛舟:众所周知,运动不仅有利于健康,还能帮助减轻压力。很多经理人都会运动,一些人的运动强度甚至很大:欧宝公司前首席执行官米夏埃尔·洛舍勒跑马拉松,德凯公司董事会主席斯坦·祖尔凯维奇已经绕着海边跑完了一次超级马拉松,另外还有其他比赛骑车或努力保持身材的人。
经理人们不太了解运动如何影响大脑。但是,研究结果几年前就指出了运动在认知表现方面明显的积极影响。3年前,巴塞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80多项独立研究。尤其耐力训练、力量训练或两者的组合训练似乎可以提高认知能力。但是,需要协调的运动效果会更好。尤其跳舞和玩杂耍,可能会产生对大脑有积极影响的效果。
斯特凡·福尔是班贝格大学应用运动科学研究中心负责人,他了解最重要的积极影响。他解释说,尤其是协调性运动会导致大脑的结构发生变化:产生新的神经细胞,释放对心脏电传导系统有益的分子。此外,人体还会产生新的血管,增强氧气的运输能力。福尔说:“所有这些现象都能增加大脑的计算能力,特别是在执行认知功能区域。”
参考消息网3月6日报道 据德国《商报》网站3月4日报道,新型加密芯片可抵御破解。
将证件放在读卡器上并快速看一眼摄像头,几秒后围栏就打开了。多年来,自动查验证件已是全球许多机场的标配。为确保未来人们也可以如此舒适地出行,芯片厂商英飞凌近日与合作伙伴展示了一张特别通行证。其芯片配备了新型加密技术,可保护密码不被量子计算机破解。
这是世界首创。研制这种芯片是未雨绸缪:量子计算机仍处于研发阶段,但其算力有朝一日可能会使超级计算机看起来像玩具。富士通首席技术官维韦克·马哈詹说,这种情况有可能在“6个月或6年后实现”。
这将产生戏剧性后果。市场研究机构约尔情报公司的埃里克·穆尼耶说:“量子计算机能够破解当前用于数据交换的密钥。”他说,加密货币以及加密的网络聊天或国家机密可能会受到攻击。弗劳恩霍夫应用和集成安全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警告说:“量子计算机的不断发展威胁着当今使用的几乎所有加密算法。”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德国芯片制造商英飞凌和荷兰的恩智浦半导体公司正在与世界各地的专家联合开发能与量子计算机巨大算力抗衡的软件和硬件。全世界都在关注这一进程。
参考消息网3月6日报道 据美国《大众机械》月刊网站2月28日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空气污染物加剧了绝经后女性的骨骼损伤。该研究探讨了空气污染与骨矿物质密度(骨密度)之间的联系。空气污染会使年龄导致的骨密度降低加剧。
我们呼吸的空气会让我们变得更虚弱吗?哥伦比亚大学梅尔曼公共卫生学院的一项研究分析了超过16万名绝经后女性的数据,发现空气污染每年会使骨密度降低1.22%,几乎是年龄对其影响的两倍。研究论文发表在同行评审期刊《电子临床医学》杂志上。
该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梅尔曼公共卫生学院副研究员迪迪尔·普拉达在新闻稿中说:“我们的研究结果证实,除了社会经济和人口因素,空气质量差可能也是骨质疏松的一个风险因素。我们首次有证据表明,特别是氮氧化物是造成骨骼损伤的主要因素,而腰椎是这种损伤最容易发生的部位之一。”
汽车和卡车尾气、发电厂排放物以及农业都导致了氮氧化物的产生。
该研究论文的主要作者、梅尔曼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科学系系主任安德烈亚·巴卡雷利在新闻稿中说:“减少空气污染,特别是氮氧化物,将能够减少绝经后女性的骨骼损伤,预防骨折,并减轻绝经后女性与骨质疏松症相关的健康费用负担。”
参考消息网3月6日报道 据《日本经济新闻》3月2日报道,日本两大电信巨头正携手开发6G技术。
日本电信电话公司(NTT)与凯迪迪爱公司(KDDI)将共同研发新一代光通信技术。二者将共同开发从通信线路到服务器和半导体的内部构造等光通信网络的基础技术,超级节能是该技术的一大亮点。数据中心作为信息流通枢纽,其耗电量约占全球总耗电量的1%,未来必将面临需求暴增的局面。NTT和KDDI计划在2024年内确立基础技术,2030年后将包括数据中心在内的信息通信网耗电量降至当前的1/100,在6G的标准制定中占据主动权。
两家公司将于近期签署协议。其联合项目将以NTT的独家技术——IOWN作为基础。虽然二者在日本国内是竞争关系,但此次将携手推进新一代通信技术的发展。
目前,全球互联网数据流通量急剧增长。据国际能源署(IEA)统计,2021年全球数据中心耗电量为220至320太瓦时,约占全球总耗电量的1%。
据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估计,2030年全球通信网耗电量将达2018年的5倍,数据中心耗电量则将达15倍左右。二者加起来相当于2021年全球总耗电量的两成左右。
环球UG声明:该文看法仅代表作者自己,与本平台无关。转载请注明:电报群科学上网:厄尔尼诺回归意味着什么?